同城约100元一晚-全国空降约茶品茶,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,51龙凤茶楼论坛网北京

欢迎访问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当前位置: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> 报名条件 > 报考常识

高校对教师去读非全日制博士的接受度高不高?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1:21:30 来源: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
分享到:

就往年的情况来分析,对此的接受度还是较高的,尤其不少的高?;故欠浅VС指咝5慕淌θザ敛?/span>的,不同的地区更是会出台相关的鼓励方案,具体的还是要看所在院校的规定。

高校对教师去读非全日制博士的接受度高不高?

高校鼓励教师读非全博士有哪几个原因呢?

首先是学历门槛在提高,现在本科院校招聘新教师,博士学位基本成了“硬指标”。2020年的数据显示,全国本科高校里博士教师占比已经到41.78%,而且还在涨。老教师们要是没有博士学历,评职称、升职都会受影响,所以学校鼓励大家去读博,也是为了优化师资结构。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,就明确规定老师在职拿到博士学位能拿15万奖励,相当于直接“砸钱”支持。

其次是学科建设需要。现在高校都在搞新兴交叉学科,比如人工智能+法学、大数据+医学这种,这些领域需要老师既有实践经验,又有深入的学术能力。非全日制博士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,老师不用脱产,一边上课一边搞科研,还能把工作中的问题带到论文里。像华东师范大学的非全博士就只招定向就业的,说白了就是针对特定领域培养人才,学校想通过这种方式补足学科短板。

还有就是政策导向。教育部一直强调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,鼓励在职教师深造。这几年出了不少专项计划,比如思政骨干读博计划,专门给辅导员等岗位的老师开绿灯,包括优先录取、弹性学制这些政策。学校跟着政策走,自然会支持老师读博,尤其是和国家战略相关的专业,比如芯片、新能源这些领域,读博的老师可能还会拿到额外资源。

哪些因素会影响高校的态度呢?

第一个是学科差异。理工科和文科区别挺大的。理工科需要做实验、泡实验室,在职读博很难保证科研时间,所以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种理工科强校,教授们更倾向于让老师脱产读博,不然两边兼顾可能两边都顾不好。但文科或者管理类专业就灵活多了,比如教育学、法学,老师可以利用周末集中上课,平时线上和导师沟通,学校也更愿意放行。

第二个是学校资源。有钱的学校和没钱的学校差别明显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这种民办高校,为了提升排名和师资,愿意花大价钱支持老师,读博期间工资照发,还有专项奖金。但一些公办院校或者资源有限的学校,可能名额紧张,甚至要求老师自己承担学费,这种情况下申请难度就大了。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停招非全博士了,只允许老师考全日制,还得签定向协议,这就是资源和政策双重影响的结果。

第三个是老师自身的工作安排。如果一个老师带了好几门课,还有班主任任务,平时忙得脚不沾地,学院可能就不太愿意批准读博,毕竟教学任务不能耽误。但科研岗的老师就不一样了,本身科研任务重,读博能提升学术水平,还能带来更多课题,学校自然支持。另外,跨学科读博的老师需要注意,有些学校要求必须修满硕士课程或者发表论文,比如新疆师范大学就要求同等学力申请者得修5门课,这些前置条件不满足,申请可能直接被拒。

不同高校的接受度有啥不一样?

顶尖研究型大学,比如清华、北大,对非全博士比较严格,更倾向于让老师全脱产读博。这些学??蒲醒沽Υ?,非全博士很难达到培养要求,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直接停了非全招生,只开放全日制,而且必须签协议,保证毕业后回原单位。但地方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就宽松很多,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,不仅支持,还把读博和职称晋升挂钩,博士老师能优先评“凤凰学者”,相当于给职业发展开了绿灯。

还有参与专项计划的高校,比如思政骨干计划覆盖的学校,对辅导员读博有特殊政策,比如允许弹性学制,最长可以6年毕业,期间还有导师一对一指导。不过要注意,有些高校虽然允许读非全博士,但评职称时更看重全日制学历,比如某省属本科院校,评教授时全日制博士能加30分,非全只能加20分,所以老师得提前打听清楚校内政策,别读完了发现用处没想象中那么大。

老师读非全博士要注意哪些问题?

首先是时间管理。非全博士看似灵活,其实要求不低,比如新疆师范大学规定每学期至少在校一个月,对教学任务重的老师来说,得提前和学院沟通排课,不然很容易顾此失彼。建议提前制定时间表,把课程学习、论文写作和教学任务分开,比如工作日集中上课,周末处理工作,或者利用寒暑假集中完成实验和调研。

然后是学费和待遇。大部分高校的非全博士不享受奖助学金,学费得自己掏,一年2万到4万不等,3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不过有些学校有补贴,比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不仅报销学费,每个月还多发2000元,相当于“带薪读博”。申请前一定要问清楚人事部门,有没有专项经费或者报销政策,别到时候自己扛经济压力。

还有培养要求。非全博士和全日制的毕业标准一样,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,通过严格的答辩。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求非全博士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,和全日制一样。在职老师平时没时间做科研,得提前规划,把工作中的课题转化为论文方向,比如思政老师可以研究“课程思政”相关课题,既符合工作需求,又能完成学术任务。

读非全博士对职业发展有啥帮助?

最直接的就是职称晋升。现在大部分高校评副教授、教授,博士学位都是硬性条件,尤其是年轻老师,没有博士学历基本没机会。比如泰州学院的管训贵老师,靠科研成果破格评教授是少数情况,大部分学?;故强ㄑЮ?。读博期间还能提升科研能力,参与国家级课题,这些经历写在简历里,无论是留?;故翘鄱几芯赫?。

还有职业转型的机会。比如从教学岗转到科研岗,或者晋升到管理岗,博士学历都是敲门砖。在应用型高校,博士老师更容易拿到企业合作项目,比如给企业做技术咨询、法律顾问,既能增加收入,又能积累实践经验。

推荐阅读:

Copyright?2020-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2022001038号-1

报名咨询电话

400-860-3166

  • 招生顾问